文化
01
古今中外 ,有很多事例支持这么一个说法 ,即在小事情上 ,“善做事的人”胜过“善做人的人 ” ;而在大事情上 ,“善做事的人” 干不过 “善做人的人”。
于是 ,才留下一段流传千古的对话。
上问曰:“如我,能将几何?”信曰:“陛下不过能将十万。”上曰:“于君何如?”曰:“臣多多益善耳。”上笑曰:“多多益善,何为为我禽”?”信曰:“陛下不能将兵,而善将将,此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。”
用大白话讲 :刘邦皇上问韩信:“像我的才能,能统率多少兵马?”韩信说:“陛下不过能统率十万。”皇上说:“你怎么样?”回答说:“我是越多越好。”皇上笑着说:“您越多越好,为什么还被我擒了?”
韩信说:“陛下不能带兵,却善于驾驭将领,这就是我被陛下擒的原因。”
好一个“陛下不能将兵,而善将将”。
一时强大但不善将将的项羽 ,最终败给了一时弱小但善于将将的刘邦。
02
曾国藩 ,一介书生。手不能舞剑 ,脚不能策马上阵 ,也不是什么军事家 ,却指挥千军万马 ,硬是从如日中天、势如虎狼的太平军手中 ,挽救了大厦将倾的清朝。他凭什么呢?
俩字 : 将将。
现在有人把曾国藩吹得神乎其神 ,说他善于面相识人 ,三千步就能看出一个人的才能品德高低与未来行事成败。这说法是扯蛋。曾国藩也发生过拜将识人看走眼的重大事故。
咸丰十年九月,曾国藩派李元度驻防徽州,就打了败仗。
李元度这个人长于出谋划策,本是坐办公室的人。曾国藩想提拔他,让他驻防徽州。曾国藩告诉他,你一定要改掉文人习气,一定坚壁自守。李元度防守徽州的时候,太平军李侍贤部天天骂他,说他是缩头乌龟。后来李元度违抗曾国藩坚壁自守的命令,出城一战,几千人马,几乎全都被吃掉。曾国藩这次识人不明,李元度出谋划策是其所长,临守战场是其所短。
这个事儿说明了曾国藩不是天才,是在屡败屡战、不断反省中觉悟与成长起来的。
但曾老师后来在将将上确有一套。
自知领兵打仗非自己的长项,他唯一能做的只能是推行人才战略,“集众人之长,补一已之短”,“合众人之私,成一已之功”,“只在用人二字上,此外竟无可着力处。”
据不完全统计,曾氏幕府二十多年间召集的幕僚达400多人,这些人后来官至三品者达47人,位至督抚者33人。
  左宗棠、李鸿章、彭玉麟、郭嵩焘、沈葆桢、刘蓉、李元度、罗泽南等晚清的栋梁之材,无不受曾举荐。
“国之重臣,悉出曾门矣!”
曾老师将将,有以下几个特点。
03
先求将,而后选兵。
曾老师指出 :“古之治兵,先求将而后选兵。今之言兵者,先招兵而并不择将。譬之振衣者,不提其领而挚其纲,是棼之也,将自毙矣。”
他说,如果没有找到好的将领 ,带兵就会如同整理裘毛大衣 ,不提起衣领 ,皮毛就会越整越乱。
曾老师又说 :兵易募而将难求。营官不得人,一营皆成废物;哨官不得人,一哨皆成废物;什长不得人,十人皆成废物。
他一针见血地指出,用将如果滥取充数,有兵如无兵也。
我见过不少人创业,后来都失败了,就是因为创始人把很多精力用在“选兵”上,在“求将”上着力不够。
而雷军再创业时,就汲取以前的教训,把“求将”,求好将,视为优先工作,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,迅速地找齐了各管一块的八大金刚。使小米公司少走了弯路,并获得快速成长。
05
将才的标准 : 智、勇、德、勤。
曾老师的择将标准是 :
(1)带兵之人,第一要才堪治民;第二要不怕死;第三要不急急名利 (注:不急功近利);第四要耐受辛苦。
(2)求将之道,在有良心,有血性,有勇气,有智略。
(3)求勇敢之将易,而求廉正之将难。盖勇敢倡先,是将帅之本分;而廉隅正直,则粮饷不欺,赏罚不滥,乃可固结士心,历久常胜。
(4)有智无勇,能说而不能行;有勇无智,则兵弱而败,兵强亦败。不明方略,不知布置,不能审势,不能审机,即千万人终必败也。
曾老师认为 ,最好的将才是智、勇、德、勤俱全。
如不能俱全 ,则德勇勤的人优先起用。
并说 “ 软熟者(注:性格软弱者)不可用,谄谀者不可用,胸无实际、大言欺人者不可用”。
06
用人的智慧 ,就是在找不到理想人才的情况下把人用好。
常常遇到一些老板 ,向我抱怨:东方赢老师,优秀管理人才真是找不到。公司内部没有合格的,外部又招不到互相对眼的。
  我跟他们说 ,在现实中 ,冠军体育CMP应把碰不到优秀人才的情况 ,视为常态。如果碰到一位智勇德勤绩俱全的人才 ,那些运气。
我有一个教训,我年轻时创业,眼界高,招来的基层员工素质都不低,但在提拔干部时我往往以自己作标准去衡量,看到的人没有一个达标的。令我困惑的是这些员工在我这儿锻炼一二年之后,再到其他公司时大多受到重用,做总监的做总裁的不少。
后来我想明白了一个道理,这个道理用曾老师的话讲就是:
“人材以陶冶而成,不可眼孔太高,动谓无人可用。”
 又说“要以衡材不拘一格,论事不求苛细。无因寸朽而弃连抱,无施数罟以失巨鳞。”就是讲,人才有小毛病不要紧 ,关键是要有长处。
“人才以培养而出,器识以磨砺而成”。
这是曾国藩的培养人才观。他认为“天下无现成之人才,亦无生知之卓识”,不可动辄说“天下无才”或“无人可用”。
曾国藩从长期实践中归纳出培养人才的方法,主要有“教诲”、“甄别”、“保举”、“超擢”四种。教诲之法即教训、教导; 甄别之法即对能力、品质考核鉴定 ;保举之法即向上级荐举有才或有功的人,使得到提拔任用 ; 超擢之法即超级提升。
以教诲为例,凡手下将领来拜见,曾国藩总抽时间接见,并谆谆训诲、告诫他们对上要精忠报国,对下要力戒骚扰百姓;平时,他也经常以书信、饭前闲谈的方式教导下属。
曾国藩深谙人的心理,认为对人才不能求全责备,而要多鼓励扶助。他说:“衡人亦不可眼界过高。人才靠奖励而出。大凡中等之才,奖率鼓励,便可望成大器 ;若一味贬斥不用,则慢慢地就会坠为朽庸。”
概括下曾老师的用人方略 ,就是八个字:广揽、慎用、勤教、严绳。
(1)广揽,通过各种途径,挖掘各方面的人才。
(2)慎用,合适的人要用在合适的岗位上。
(3)勤教,就是经常培训、教育。
(4)严绳,就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,来管理、督促部属。这样一来,即使下属能力有缺点、工作有毛病,也能及时发现与纠正。
 作者简介: 东方赢,跨越式发展理论之父,真业心学倡导者,曾担任大型实业公司总裁,出版著作《企业超速成长》《跨越式战略》,2007年中国经济十大新闻人物。微信公众号"跨越式企业”出品人。阅读量逾千万的作品有《对员工宽容的公司都死掉了》《没有深度思考,所有勤奋都是扯淡》等多篇。
福建冠军体育CMP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,地址: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石亭镇兴亭路和宝莲路交叉处, AONONG
© 2011-2020 All rights reserv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