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
作者丨李栩然 编辑丨橙子
来源丨栩先生(ID:superMr_xu)
这几天眼看着天放晴了,春天就快到了。
但互联网行业却普遍感受到了一丝寒冬的“凉意”,从去年下半年腾讯、美团、百度“优化”员工结构,到OFO裁员以及今年的滴滴裁员、京东宣布末位淘汰高管……
风萧萧兮易水寒,年后更比年前难。
许多人工作多年,才算第一次感受到了职场的残酷。
其实身在职场,从来就没有什么真正的“舒适圈”。
所以,今天我准备和大家真诚地聊一聊,这些年里,在工作最难的时候,我都是怎么渡过的。
大概很多人还以为我的职场一帆风顺,现实恰恰相反,从刚刚离开大学工作实习开始,我几乎就陷入了绝境。
那时候的我,从来没有想过进入社会、适应工作是这么的难。
我是一个从小地方出来的孩子,上大学前,别说见什么世面了,连现实里的飞机都没有见过。
至于什么职场人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,什么聚餐、看电影、点外卖,更是几乎都没有接触过。
是的,上大学前我没有吃过KFC,没有进过电影院,一直到大学毕业两年了才用上智能手机。
第一次在大城市里看到了十几层的楼房,我仰着头感到头晕目眩,当时的想法现在仍记忆犹新:
卧槽,怎么有这么高的楼?
后来我才知道,这样的楼在城市里,根本不算什么。
所有的这一切“没见过世面”造成的结果就是:我在进入公司后,跟个白痴样完全无所适从。
一开始的时候,我连复印机、传真机都不知道怎么用。
试用期的时间里,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《我的试用期从接电话开始》。
一点都不夸张,刚进入职场我接起电话都不知道该怎么说,也不知道何时才该挂断。
因为没见过世面,我在这最细枝末节的事情上都需要一点一点去学习适应,而这中间又需要忍受多少次别人的白眼和自己犯错后的脸红啊。
而我也知道,那些从小见过世面的人,所有的这些东西对他们而言,就像是喝水吃饭一样自然。
所以,我才会在《》文章里感叹家庭带来的天然差距。
你在向往罗马,而有些人天生就住在罗马。
他们注定要比你在一开始的时候,少走很多弯路,少付出很多辛苦,少经历一些难堪。
1
每个人的职场都有3条路
你选哪一条?
其实,上面的这些东西,只要脸皮厚一点,多付出点努力,还是可以学习并且克服的。
真正让我感到难以为继的,是不知道该如何着手工作。
我所在的企业已经多年没有招过新人,导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——他们都不知道怎么去带新人,尤其是怎么去教一个刚从大学出来一无所知的菜鸟。
所以,从报到实习开始,对我怎么上手工作、怎么熟悉公司、怎么学会与同事领导相处,基本上都是无!人!过!问!
他们似乎觉得,人反正招进来了,扔在角落里自然就能成长了,最好过几个月就长成部门栋梁之才,能独挡一方。
我那时候负责企业内刊编辑,从我正式入职开始,领导似乎觉得几个月实习期的打杂,已经足够培养一个新人了,可以直接大力用了。
于是,开始直接给我布置专项工作,从选题策划、专题稿件撰写,到与各老总直接联系、与各部门沟通协调,担子全部压了上来,而那时,距离我正式毕业才刚刚1个月!
我并不是一个轻易服输的人,所以那段时间几乎是用了百分之一百二十的精力来工作,但很快我发现:有些事情,不是你有梦想、敢拼命就能做成的,就像是长跑到筋疲力尽后,再怎么努力,你也跑不动了一样。
老总们总是很忙、部门里总是没空,你要采访的人总是推三阻四,你做的选题总是好高骛远、但又没人告诉你什么才是近,你策划的专题别的部门都不支持;
而另一边,领导们根本不管你有多努力,他们关心的是你的采访没有完成,你的稿子里没有内容……
我曾经试着和领导沟通,坦言当前遇到的困难,领导们倒也挺认真,陪着我煲了半天鸡汤,末了就是两句话:
“你要学会想办法。”
“别着急,冠军体育CMP年轻的时候也是这么走过来的。”
有毛线用啊!
我至今仍记得,当有一天我再次因完不成任务而被领导训的狗血淋头的时候,我第一次感到,我在这家公司只剩下两条路:要么走,要么留。
要走不容易,刚参加工作哪有底气辞职换公司啊。
留下来更难,因为这意味着你需要克服困难,把之前没干好的事情干好。
那段时间里,我每天都在反思,都在考虑。
最后的最后,我选了第三条路:
既要留下来,还要随时有能走的底气。
2
我选择了更难的第三条路
没给自己留退路
我看了很多书,尝试着去分析自己的所有优缺点,去定下目标,然后采取行动。
我模仿国家五年规划,为自己制定了一份没有任何废话的“第一个五年规划”。
在这份加密的文档封面,我郑重地写下了八个字的心法:
封存自己,一路NB。
这几个现在看起来非常中二的词,真实地代表了我当年身处谷底之时,内心深处产生的自我改变的力量。
所谓封存自己,指的是自律,是集中注意力,不再轻易被情绪、外在的诱惑、他人的评价所干扰,要坚定信念去追求目标。
所谓一路NB,其实来自一句经典名言:
Donot pray for easy lives,Pray to be stronger men.
不要寄希望于生活让你舒适,而是要成为一个更强大的人。
既然我已经选择了更难的第三条路,那就不要给自己留退路,不要同情自己的遭遇,不要轻易给自己找到原谅自己的理由。
在此基础上,我全方位地分析了过去的经历和遭遇,分析自己的长处和劣势,给自己定下目标,并分解到具体的时间节点和任务上。
这个看起来简简单单的东西,成了照亮我走出低谷的一盏明灯。
3
如何熬过工作最艰难的时刻?
1个思想指导+4点具体行动计划
多少年后,我再回头去看那段经历,最庆幸的事情就是这两件。
第一,我选定了我的目标和原则:既要留下来、也要具备随时离开的底气。这个原则一直指导着我的职场生涯。
第二,我用了很长的时间,非常深入和认真地对自己进行了剖析,制定了具体的计划。
这两件事,从思维层面上,改变了我对于职场的认知和我对工作的定位。
按照我说过的,它们属于“心法”的层面。
在这个基础上,我又定下并完成了很多细化的目标,比如看书、参加培训、固定加班、汇编学习政策文件、找人交流等等。而这些属于“内功”和“招式”的层面。
没有心法的支撑,没有强烈的自我改变的信念,再好的方法和再简单的努力,你都坚持不下来。
永远不要低估晚上啥都敢想时的快感。
也永远不要低估睡醒后啥都不想干的懒散。
有了思想的指导,又有了具体的行动计划,那段时间里我全力以赴,在各方面尝试突破。所做的主要的事和最重要的体会,总结起来有四条。
下面是干货。
1、没事多搞搞总结
做一次总结,就有一次收获。
我刚开始工作的时候,其实根本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,能做到怎样。尤其是,很多工作都是第一次接触,也没有谁来专门指导你,都需要自己去摸索去研究。
所以,我几乎每承担一项专项工作,或者每过一段时间都会自己做个总结,看看哪些方面做好了,哪些方面做的不好,哪些方面还有改进提升的空间,哪些方面可以技术性选择放弃……
这既可以帮助更好地掌握工作诀窍,也能让自己更充分地认识自己到底适合什么,能做什么。
比如,我前面提到的接电话,我除了每天观察那些年长的同事接电话怎么说,也记录下我曾遇到的难题,去分析不同的应对方式。一段时间后,我写下了那篇文章,其实写文章的过程就是一个回溯与总结的过程。
事实上,工作里你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可以总结出很多经验的,这有点像读书的时候刷题,不做总结的人,这次做对了这道题,下一次换个样子、改个数字,就做不来了。
而那些学霸们,则一定是善于高效总结的人。
2、做事要带着目标带着心
这是柳传志管理日志里的一句话。当年看到的时候,就牢牢记住了。
因为这句话揭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,那些和你一起工作的同事,如果一段时间后别人成长更快,表现更好,很有可能就是因为TA做事目标更明确、更用心。
冠军体育CMP刚开始工作的时候,可能都只能接触边缘性、辅助性工作,也就是杂事,但每一个人对待杂事的不同态度,做杂事的时候不同方法,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试用期后的工作表现。
换句话说,你心里得有一个小算盘,明白做怎样的事情、怎样去做事情,才能让自己尽快摆脱菜鸟身份。
比如,一个很简单的事:帮领导订一张机票。一般人可能就随便看一下机票情况,然后网络预订,然后告知领导航班号和时间就算完了。
还有一种人,会想的多一点,看下航空公司、抵达时间、费用等,综合各种情况订一张票,并告知领导为什么要选择这趟航班。
但真正用心的人,会设身处地去思考,除了订一张机票,可能还会顺便了解下:
1. 需不需要订返程票,返程有哪些航班,领导一旦问起来,自己有没有建议。
2. 要不要提前去值机,领导对座位有什么需求,能否提前打印机票送到领导手里。
3. 出发当天的天气情况,需不需要提醒领导司机或者帮领导叫车。
4. 抵达地的天气情况,如何着装……
待全面了解情况后,简练地给领导发一条微信,告知航班号、起飞时间、车什么时候到哪里去接领导、抵达目的后有没有人接机、当地的气候怎样等等。
没有目标的人,看到一项工作,想的只是尽快地完成这个任务,这是把自己当成了工具,单向的思维;
而有目标的人,则想的是通过做这项工作,自己能得到什么,考虑的维度自然会更多一些。
3、年轻别怕折腾
这里的折腾当然是褒义,指的是不怕多做一点,不怕多想一点,更别怕多尝试一点。
我清晰记得,我在实习的时候,那年六一,单位里搞了个集体亲子活动,拍了很多照片,领导让我用这些照片做个宣传PPT,在单位的网上给大家放一放。
我先找了一个他们之前搞别的活动时做的PPT,发现做的就像是一个简单的电子相册,用到的动画也只有OFFICE自带的进入进出动画。
因为大学里有一些底子,我很快做完了,按要求这样就可以交出去了的,但自己想了想,觉得反正有时间,为什么不能按照自己的理解做个其他样子的PPT?
于是在网上找了很多参考,自己研究了半天,做了一个利用很多简单动画效果组合成复杂效果的PPT。
然后,带着两个PPT去给领导看,告诉TA按照之前的模板我已经做好了一个,然后自己又研究做了一个不同的样式。
虽然并没有得到领导的认可,但第一,为领导留下了一个比较深的印象;第二,自己又学到很多新的招式。
不要小看这一点一滴的积累,很可能你做了这些,领导也看不到。但你这么去做了,一定会有收获。
一项再难的工作,等你上手之后,很多时候就变成了熟练工。你就像是一个勤劳的建筑工人,每天都在砌墙抹灰,但做的再多,也不可能让自己成为建筑师。你需要不断去尝试新的突破,去看看自己的潜力都有多少。
你看很多名人的传记会发现,成功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。很多事情,你尝试了不一定就能有所成就,但不去尝试,则一点机会都没有。
4、永远保持适度危机,做好重新出发的准备
工作快十年了,我从来没有觉得工作有过什么容易。
初入职场时的那种危机感,时刻伴随着我,无数次地提醒着我:既然身处职场,就不要掩耳盗铃,一叶障目。
永远要有清醒地认识,没有一家公司能让你干到退休。
不是企业不行,养不起你了;就是企业还行,但已经不需要你了。
因为定下了“既要留下来,还要有离开底气”的终极目标,我在工作前几年,每年初都会重新做自己的简历然后放到网上,或者故意去投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职位,甚至会找一些机会去参加一些单位的面试。
虽然不一定真的马上要跳,但这样做,一方面通过的简历通过率和与不同单位间的沟通面试情况,可以更方便地帮助明确自己当前的市场价位,甚至能摸出自身工作价值的“上下限”;
另一方面,更重要的是,你可以更清晰地知道你能力与经验上的不足,更积极主动地去定向提升。
工作这么多年来,我几乎都是通过这种方式,来确保自己随时有离开的底气。
这种适度的危机意识,促使着我不断地去学习新东西、去思考新问题,去如饥似渴地想办法打开自己的思维,提升自己的认知和格局。
而这些主动输入和思考后的东西,输出来后,就成了你们看到的这一篇篇的文章。
后台有人问我,你的文章都是怎么写出来的?怎么能想那么多问题?
答案就在这里,因为我每天都在直面危机,都在思考这些能让自己进步和提升的东西。
这样的危机感,并没有让我感到焦虑。
冠军体育CMP现在所谓的焦虑,很多都是因为未来和预期不一致,对未来的一种没有把握而造成的。
说白了,要么是野心太大,要么是行动太少。
而适度的危机感,可以让我时刻保持头脑清醒,帮助我更主动地去找出问题、分析问题、提出解决之道。
国虽大,好战必亡;天下虽安,忘战必危。
这就像是当年华为销售额达220亿元,利润以29亿元人民币位居全国电子百强首位的时候,任正非反而提笔写下了《华为的冬天》。
他在文章中写道:“冠军体育CMP公司的太平时间太长了,在和平时期升的官太多了,这也许就是冠军体育CMP的灾难。泰坦尼克号也是在一片欢呼声中出的海……”
正是这种深入骨髓的危机意识,帮助华为始终在高速发展中保持头脑清醒,在遇到困难有心理预期,不断校正航向,从一家小公司发展成为现在全球举足轻重的科技巨头。
学会和危机感做朋友,让适度的危机感帮助你在没有遇到困难的时候,能提前想到困难、看到困难。
让你在不想做事的时候,逼着自己多少去做点实事。
这不是让你焦虑,恰恰相反,这才是让你在困难面前摆脱焦虑的最好方法。
4
结语
现在我来回头说一说,当年我在工作低谷时,定下的那个五年计划。
里面我在高线目标里,定下了当时看起来完全无法实现的四大任务。
然后在五年结束时,一点都不意外地,基本上一个都没有实现。
但那又如何?
我在向着这四个大目标踏步前进的过程中,所学到的和收获的东西,已经远远大于了最初的预期,更帮助我远离了职场淘汰的危险悬崖。
面对日常繁重工作乃至行业萎缩、企业裁员的压力,我知道大家都感到职场很艰难,甚至有很多人不愿意听到这样的消息,也不愿意去直面这样的问题。
但不是你选择鸵鸟策略,这些东西就不存在了。
职场艰难的时刻,并非那么可怕。
最怕的是对危机缺乏敏感,在身处低谷时感到迷茫和空虚。
所以,与其遇到困难才自怨自艾,不如主动去拥抱变化。
罗永浩有一回调侃俞敏洪时说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话:
比如说俞敏洪,本来办新东方不是想说做亿万富翁,想都没敢想,当时就是说没钱去美国,穷的要死,回家还得看老婆脸色,窝囊死了,所以办一个学校,弄个夫妻店,土法炼钢,想弄点钱赶紧弄出去美国的学费,马上拍屁股走人,结果,谁能想到弄出这么大一摊子事情来? ——意外的幸福。
所以冠军体育CMP确定一个人生目标很重要,但是走的走着万一冠军体育CMP发现不对,也不要楞往前走,走着走着发现不对,那就拐过来,不要太愣了,当然俞敏洪之辈获得了今天的成就再出来讲座就跟年轻人说:目标坚定、勇往直前!其实不一定。
他要勇往直前,早到美国刷盘子去了。
我在工作七八年的时候,其实已经快忘了当年制定的那个“五年计划”了,有一天翻出来看时,才发现上面的目标很多已经实现了。
所以,当初之所以没有实现,很可能不是方向错了、也不是行动没有效果,而是目标定的太高,还需要更多的时间。
没有谁能够提前几年就把未来的人生全部想透彻、想清楚。学会在真正的困难来临前,就给自己一些目标和要求,有一个大致方向,就可以去干了。
边干边总结经验,调整思路,甚至可以重新规划路线。
拥抱变化,就不会害怕变化;直面困境,就不会困于绝境。
这就是思维迭代的力量,这更是时间和行动积累的力量。
最后,用毛主席的一句当年曾激励过我的话来结尾吧。
在危险环境中表示绝望的人,
在黑暗中看不见光明的人,
只是懦夫与机会主义者。
与大家共勉,祝愿所有人都能顺利渡过生活中的各道难关。
关于作者:李栩然,用心打磨每一篇高质量原创,知乎粉丝超过14万,出版有作品《所有的奋斗都是一种不甘平凡》。善于从独特的角度,深度思考时代大潮下的个人成长……被粉丝亲切称为“学长”。微信公众号:栩先生(ID:superMr_xu)。
福建冠军体育CMP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,地址: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石亭镇兴亭路和宝莲路交叉处, AONONG
© 2011-2020 All rights reserved